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勇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讲座

发布日期:2023-03-26   浏览:

3月25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鲁迅研究中心主任刘勇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今天为什么要读鲁迅》专题讲座。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徐纪阳教授,福建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黄科安,我院院长陈致烽、副院长谢西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及部分教师代表到场聆听讲座,讲座由陈致烽院长主持。

讲座伊始,由陈致烽院长介绍刘勇教授的主要学术和教学成就。他提到,今年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出版的100周年,鲁迅是伟大的、深刻的,鲁迅的伟大和深刻通过他的作品体现出来,只有认真阅读鲁迅的作品,才能真正理解鲁迅的价值。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说:“我的这一生都在思考鲁迅”,鲁迅不仅是我们民族绕不过去的话题,更是世界不断诉说的话题。由此拉开讲座帷幕。

刘勇教授一开场,便抛出问题,引导大家思考:今天为什么要读鲁迅?究竟有什么值得读的?我们怎么读?刘教授以林语堂和梁秋实为引,讲到鲁迅文章之价值与魅力就在于语言之辛辣,是林、梁二人远不及的。又言鲁迅的文章可以反复阅读,且随读者年龄的增加而越来越有思维。归根到底,作家的经典性体现于作品当中。鲁迅的高度与深度便在刘教授深入浅出的表达中传递出来了。在接下来的讲学中,他带领大家潜入鲁迅的思想命题,围绕着鲁迅的价值、鲁迅的经典意义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独到而富有穿透力的研讨,以“鲁迅不是‘新青年’”“鲁迅的作品是用生命体悟的”“鲁迅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为三条主线,回答了当下需要读鲁迅的根本原因。

在讲述“鲁迅不是‘新青年’”这一极富挑战性的论断时。刘教授以鲁迅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从两个方面阐释,其一,鲁迅以高龄登上文坛,以1919年为基准,鲁迅已经38岁。其二,鲁迅及其作品一出现就形成了整个现当代文学的高峰。《狂人日记》横空起步,至今都是经典文学代表。而鲁迅作品的风格“很难概括”,也正是其高明之处。之后,刘勇教授大篇幅叙述鲁迅读书之多,强调多读书的重要性。又言明我们读鲁迅,应当系统地读、整体地读,尽管鲁迅有多方面的经历和成就,但从本质上看,鲁迅就是一个思想型作家。接下来他重点解读了《孔乙己》《药》二文,另辟蹊径,扩展了与会观众的认知。论述“鲁迅的作品是用生命体悟的”的观点时,刘教授从当时的时代背景着手,间插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展现鲁迅精神在当代的现实意义。刘勇教授也提到萧红与鲁迅的生死观,介绍了苦难对于作家和文学作品形成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至于为什么说“鲁迅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刘教授引用了周有光的一句话“不要从中国看世界,要从世界看中国”,由外国推及我国,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的国家能涌现更多的“鲁迅”。

讲座进入尾声,与会同学积极与刘勇教授交流互动,刘勇教授就同学们提出的“鲁迅对于我们的新青年到底寄予了怎样的期望”“现在常常用流行和实在来评价一个作品,这样的评价是否过于功利性”等问题,刘勇教授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贯彻文学批判思维,结合自己的经验,让在场师生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和更为深入的思考。

折叠鲁迅,太多鲜活而复杂的立体剖面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和探索。直到今天,我们依然会感慨是怎样的灵与肉塑造了这样的精神气脉,发端于最深处的冲动、最颠覆的思考,最创造的意志,可以在体验着自身秉性以及起伏的境遇后发出一声声振聋发聩的呐喊。

整场刘勇教授妙趣横生、旁征博引,现场掌声不断,气氛活跃热烈,会师生纷纷表示,通过讲座窥见历史洪流中一代思想型作家的创作之路、感受到鲁迅精神的历久弥坚。而刘勇教授以其扎实的学问、专业的态度带来的这一场精彩讲座,亦淋漓尽致地体现其学者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