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第二届东南对外传播与英语写作中心学术论坛在福清市成功举办,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共60余人参加本届论坛。本届论坛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福建国际传播中心、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东南对外传播与英语写作中心主办,我院与外国语学院承办。论坛主旨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并开设三场针对福建国际传播策略与实践的分论坛。

在论坛开幕式上,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党委书记赖海榕,中国外文局原常务副局长郭晓勇,福建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王辰虎,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党组成员、副董事长陈加伟分别致辞。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党委书记赖海榕致欢迎辞。他说:去年11月,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下,我校正式成立了东南对外传播与英语写作中心。在中心成立周年之际,我们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这一重要命题,举办这个论坛,集聚国内外相关领域优秀专家人才,探索如何有效结合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讲好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奇迹的故事,把成就背后的道理讲出来,让海内外受众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读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外文局原常务副局长郭晓勇向此次论坛的召开表示了祝贺。他认为,本次论坛旨在提高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主题鲜明,意义深远。他指出,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着重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故事。要讲好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故事,一是要注意展现魅力,突出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二是要注意展现内涵,突出中国的精神和价值。三是要注意展现实力,突出中国的发展和创新。四是要注意展现方式, 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图像增强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五是要注意展现开放融合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立场。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王辰虎在致辞中表示:在国际传播领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意味着要以更加自信、开放、包容的姿态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和文明进步,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近年来,福建省在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福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持续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系和交流,逐步构建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增强国际传播效能,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贡献福建力量。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党组成员、副董事长陈加伟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展示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未来,福建国际传播中心将和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展开各项合作,推动具有侨乡特色和福建特色的国际传播工作,创新国际传播的方式和语态,增强国际传播内容的互动联动,持续讲好侨乡故事、福建故事、中国故事。
在论坛现场,福建国际传播中心为福建技术师范学院授予“福建国际传播中心省级基地”。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党组成员、副董事长陈加伟和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副书记林海峰参与授牌仪式。基地的落成将致力于推动国际传播研究、加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建设国际传播平台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为提升福建的国际传播能力和影响力做出积极贡献。

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议题,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冬梅,中国欧盟协会副秘书长肖连兵,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党组成员、副董事长陈加伟,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党委书记、福建国际传播中心(华侨大学基地)负责人袁媛依次进行了精彩纷呈的主旨发言,我院陈致烽院长主持并做总结发言。

在下午的三场分论坛上,八位专家学者围绕福建国际传播的策略与机制、福建国际传播的数字媒体应用与创新、国际传播中福建故事叙事策略等议题,分享了各自的独到见解,并开展激烈的思想碰撞。他们分别是中央党校教授、学习时报原总编辑钟国兴,人民日报国际部专题专刊编辑室主编孟祥麟;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王桂亭,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阎立峰,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主任编辑翁陈兰,福建国际传播中心国际传播部主任唐征宇;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林明金,黎明职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印尼语专家李冬梅。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副校长姜兴山在闭幕式上表示:与会专家从多角度、多层次分享了对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独到见解和深邃洞察。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将继续加强东南对外传播与英语写作中心平台建设,培养更多熟谙中华文化且精通英语、具备国际传播素养的本土人才,推动中国文化、福建文化走出去。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俞晓秋,福建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柯宜达,福清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林珠美等领导专家以及我院、外国语学院教师代表出席此次论坛。
我院成功承办本次学术论坛意义非凡,不仅提升了学院的学术影响力、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还推动了人才培养、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未来,我院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国家和福建经济发展的需要,举办更多高水平的学术活动,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做出贡献。